【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探索、新举措、新成效。近日,东吴智库研究员张斌教授接受《苏州新闻》记者的采访,就“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这一话题发表看法。现将采访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注入不竭动力。
作为工业大市,苏州工业用地资源极为紧缺,如何为优质的企业留足发展空间,让好项目不等地,苏州发布了《鼓励“工业上楼”工作试点方案》等系列政策,力争通过3年时间,建设一批“工业上楼”示范园区、楼宇。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类“工业上楼”产业载体超400个。
产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依靠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力量是重要一招。面对全市16万多家工业企业,苏州在全国较早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工作,并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免费诊断服务。在园区博世智能制造赋能中心,机械臂和磁悬浮线正按指令完成无人化作业。
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经理贾睿萌介绍,按照客户的订单的运送时间,通过AGV运送到全自动化的机器人立体库里,机器人立体库将货根据发送时间排布以后,就可以根据订单的取获情况,自动把货物运送给快递公司,实现全流程无人自动化发货。
智能制造赋能中心由博世苏州和园区管委会共同建立,向制造业实现“灯塔经验”的复制、推广和应用。开业一年以来,已服务企业100多家。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敏高介绍,博世是园区“智改数转网联”的一个龙头企业,希望博世把自己的一些先进技术对外溢出,实现向更多的企业赋能,希望“大手拉小手”,同时也打造了“智改数转网联”的伙伴计划。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则是苏州抢占发展“新赛道”的一步先手棋。作为AI医学影像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数坤科技研发的“数字医生”产品组合,提供了辅助诊断的“火眼金睛”。历经七年潜心发展,企业相继推出数字心AI、数字脑AI、数字胸AI、数字腹AI等行业首创产品。
未来产业决定产业未来。当前,苏州正加快发展元宇宙、量子技术、氢能、光子、数字金融等一批未来产业,发力低空经济等万亿级市场,这些都彰显了苏州抢抓机遇的意识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心。
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东吴智库研究员张斌教授表示,改革创新一直是苏州的看家本领,在产业发展方面,苏州也一直敢于先行先试,无论是在“工业上楼”、“数据得地”,还是“智改数转网联”方面,苏州都取得了比较领先的成绩。未来,苏州还应当在总结以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传统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创新效率,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