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新型智库建设的大潮中,发展高校智库,可以说是恰逢其时。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高校智库还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高校智库怎样发挥作用?新型高校智库如何建设?东吴智库总执事田晓明教授认为:建设高校智库关键在于坚持党管智库的原则,改进科研评价,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如是,才能迎来高校智库发展的春天。
高校智库建设的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
田晓明
高校拥有建设新型智库的独特优势。一是高校作为新知识和新观念的发源地,其创造性思想不仅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促进政府科学决策、谋划社会和谐发展也具有现实价值。二是高校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政府是绝大多数高校的投资主体,高校必须紧密围绕国家发展需求,确定自身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另一方面,与官方智库相比,高校智库建设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宽松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党委政府形成更加科学的决策。三是高校拥有全国近80%的社会科学力量、60%的“国家千人计划”人选者、50%的两院院士,以及规模庞大的研究生队伍,能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创造出既有战略性、前瞻性,又有操作性、针对性的研究成果。 高校建设新型智库面临着不少的现实问题。一是定位模糊。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作为高校智库主体的大学,与政府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二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在大学科研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的重理论研究轻应用研究、“重纵向、轻横向”倾向。三是不接地气。一些大学教师习惯于理论研究或纸上谈兵,研究的成果与政府的实际需要有较大的差距。四是协同不够。大学所“固有”的学科学术壁垒和院系行政壁垒严重制约了学科交叉与资源整合,难以形成高校智库特有的品牌影响力。五是缺乏前瞻。大学智库的现实研究成果,多为经验总结或者是政策解读和评估,而缺乏前瞻性的预判性研究。六是开放不够。政府部门对大学智库的认可度都有待提高,高校智库本身还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开放研究机制,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高。
(田晓明系苏州大学副校长,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东吴智库法人代表、总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