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新闻资讯
东吴智库研究员黄建洪教授谈江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发布时间2023-03-23

【编者按】近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黄建洪教授受邀做客《共筑美好生活 苏城议事厅》直播间,聚焦2023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上的重要讲话,结合苏州发展实际,探讨江苏如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努力为“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力量。现将访谈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此次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又赋予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使命任务。在您看来,总书记为什么对江苏这么寄予厚望呢?

黄建洪:我认为是有三个“好”。第一个“好”是我们的基础好第二个“好”是江苏的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好。因为干事创业,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很重要的,以苏州为例的话就是有精气神、能干精细活。第三个“好”是未来的发展愿景好,在既有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寻求更大的发展的空间,进一步地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大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问:我们如何理解作为领跑者,面对发展新要求,苏州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趟出一条新的大道?

黄建洪:融合发展背后有一系列的深意,也就是说我们在思考怎么样让既有的资源和要素的搭配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更加能够产生创新的影响力。比如说我们“一区两中心”的建设,实际上在整个江苏乃至在国家层面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区两中心”的布局所带来的将是一种几何级能量的变化。一座城市的地位究竟怎么样?可能不仅仅是看人口规模、GDP规模,很重要的是它的创新能级,而这种创新能级是不能单兵作战的,它需要进行有效地组织。比如科研,要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比如产学研用,也要深度融合。

问:以实体经济见长的苏州,下一步要如何继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黄建洪我们讲“无工不富,无工不强,无工不忧”。结合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实际上有“三个化”。一个是高端化,这是质量发展的需求。第二个“化”是智能化,产业的数字化和数字的产业化将是一个巨大的风口。第三个“化”就是绿色化,让我们的发展既能够是有质量效益的,又特别要注重整个发展的绿色体系。简而言之,要由“苏州制造”转变成为“苏州创造”,要由“苏州速度”转变成为“苏州质量”,要由“苏州产品”转变成为“苏州品牌”。

问:您认为如何才能让更多优秀年轻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更好地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呢?

黄建洪我觉得第一点需要考虑的是,它要有有效的产业或者就业机会的承载,那么这就需要政府做一定的规划。第二个是要有保障体系,创新创业发展事业的过程中需要有保障支撑。我们不仅要吸引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人才,还要吸引那些真正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懂农村爱农村、懂农民爱农业的人。这是一个体制和文化机制方面的黏合性问题,这个黏合性的东西解决了,那么人才的到来以及人才效能的释放才是稳定和可预期的,才可以让后续的工作能够服务于扎根到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愿景中去。

问:苏州要从哪些方面推进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呢?

黄建洪我觉得这里边有一个很基础的事情就是社区治理体系,它是社会治理体系里面非常基础的内容。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共同来努力。我们怎么样把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衔接好,怎样把自治、德治、法治衔接好,让基层老百姓感受到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放心。另一方面,要激活自主性,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润人心,法安天下,真正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一百米甚至一米,真正能够解民忧、促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