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苏州日报》刊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教授的文章《高质量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章阐释了高质量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成功经验。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高质量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方世南
苏州是邓小平同志验证小康思想的“试验田”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可以勾画现代化目标”的探索地。1983年邓小平同志来苏州考察,称赞苏州工作做得好,了不起,其中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勾画的目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就是苏州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价值诉求与鲜明特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苏州新实践,是苏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而不懈奋斗的时代主题。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在不断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是可以用来囊括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的两大类文明。人类社会就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中不断进步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标志之一,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是对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和资本主义文明的全面超越。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是精神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前提。精神文明的发展既依赖于物质文明的发展,又有自身相对的独立性。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不同程度地规定和影响着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真谛,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将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将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等要素紧密联系推动朝着正确方向迈进的必由之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犹如车之两轮和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相向而行,同步发力,在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中强有力地推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苏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只有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始终坚持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紧密结合、始终坚持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有机统一,矢志不渝地高质量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才能充分体现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价值、主要目的和发展动力。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做法,也是最早入列全国文明城市的张家港市的一条成功经验。苏州在注重推动“农转工”“内转外”“分散转集中”“量转质”的同时,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紧地结合起来,在不断地提升物质文明硬实力的同时,夯实精神文化软实力,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大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形成了强有力地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将“状元之府”和“院士之城”的优良文明基础不断地转化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构筑了强有力地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文化家园。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苏州坚持“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的做法,注重在达到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这一“仓廪实衣食足”的同时,推动实现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这一“知礼节明荣辱”的目的。在促进经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口袋不断鼓起来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不断健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优化考核长效机制,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这个“脑袋”也不断地富起来。
高质量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苏州新实践,是新时代苏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要内容。苏州坚持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坚实基础的价值取向,把制造业作为夯实物质文明的“强市之基”,持续发挥其拉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强引擎作用。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的重要指示,主动顺应制造业向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的新趋势,推动苏州制造业实现从“高速度”到“高基数”,再到“高质量”的发展转型,推动物质文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苏州又注重现代化的根本在于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定位,精心布局和认真绘制“苏州制造”和“江南文化”这一软硬兼备、刚柔相济的“双面绣”,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物质富裕和民风淳朴相得益彰、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双向并进,不断以先进思想引导人、以崇高理想激励人、以现代文明熏陶人、以利益协调关注人、以全面发展提升人,夯实新时代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密切新时代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通过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促进人民群众精神面貌、乡风民俗和生活习惯不断更新,开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新时代文明新气象,不断锻铸优秀的苏州文明城市品质,提升优美的苏州文明城市品位,打造优良的苏州文明城市品牌。
(本文作者方世南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链接: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