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研究  决策咨询
问题与建议 | 方世南等:关于构建工业产业园土壤污染防控管理体系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05-27

【编者按】方世南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土壤污染已成为工业产业园重大环境安全隐患。加快构建工业产业园土壤污染防控体系,增强土壤环境质量监管力度刻不容缓。苏州应尽快启动构建工业产业园土壤污染防控管理体系试点工作,推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引入土壤风险管控理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苏州模式”。方世南教授从事生态研究几十载,为国家环境保护部、江苏省委、苏州市委提出了加强环境战略评价、推进江苏生态现代化、污泥资源化利用、生态治水、土壤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为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智力支撑。现将该报告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关于构建工业产业园土壤污染防控管理体系的建议 

方世南 夏金华

土壤污染已成为工业产业园重大环境安全隐患,最近爆发的常州土壤污染事件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认为,加快构建工业产业园土壤污染防控体系,增强土壤环境质量监管力度刻不容缓。

一、构建工业产业园土壤污染防控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苏州是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集聚集约发展水平也领跑全省全国,目前全市共拥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7家,2015年实现的工业产值约占全市总量的87%左右。同时,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全市90%以上的农村工业集中于园区。工业产业园也成为土壤污染的集中区,据2014年发布的首个全国性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的污染超标率达16.1%,其中工业产业园超标点位更是高达29.4%。与空气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更具隐蔽性,危害更大,治理更难。金属冶炼类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土壤主要污染物为镉、铅、铜、砷和锌,化工类园区及周边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它们通过粉尘、水源、空气等进入人体,破坏人的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并且终生无法排出和分解。

苏州工业产业园土壤污染状况同样不容乐观,而且我市大部分开发区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目前总体上已经入“二次开发”阶段,随着我市“空间优化战略”、“三优三保”行动等加紧实施,各类工业产业园区将成为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推进“退二进三”和“腾笼换鸟”的重点区域,苏州加快构建工业产业园土壤污染防控体系势在必行。

二、探索工业产业园土壤污染防控管理体系的“苏州模式”

苏州应尽快启动构建工业产业园土壤污染防控管理体系试点工作,推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引入土壤风险管控理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苏州模式”。

1. 建立工业产业园土壤污染防控的管理规范及评估制度,以产业园为主体,明确产业园业主、园内企业、第三方机构以及环保监管部门的四方分工机制,形成“业主防、企业管、第三方控、监管部门查”的协作体制,把监管零散的单一企业尝试转变为监管片区,形成工业片区“群防共治”的合力。

2. 在工业产业园内开展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针对园内涉污企业设置监测点进行长期监测,建立产业园及监测点企业的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现状质量档案。同时,提交环保部门备案,监测点监测数据提交监测中心备案并作为监测中心监测网络补充。

3. 建立产业园区土壤及地下水质量现状模型及演化趋势,为确定该区域的土壤及地下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和评估的划定提供依据,保障土壤及地下水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 园内企业按照制定的污染防控操作规范自我整改,并形成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机制,严控污染源产生。

5. 根据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现状质量、国家相关标准、区域承载力,产业园业主对园中的企业日常监管、年度考核、优化调整,并制定土壤污染环境风险控制方案。

6. 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相关最新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培训,辅导企业工艺流程、管理体系提升,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环境违规风险。

(作者方世南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特聘教授;夏金华系苏州市中科慧盛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国家级脉慧特科技博士后工作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