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专家  研究员


│●  个人简介

杨锐,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研究员,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




│●   代表性成果

Do social ties matter for purchase frequency? The role of buyers’ attitude towards social media marketing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20.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China’s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rcular structure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

The Impacts of production linkages on cross-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s: The role of inter-regional network capital,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21.

“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关键:数据供给的市场化”,《图书与情报》 2020年第3期。

“新产业革命下产业组织变化的效率改进与实现机制”,《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网络关系构建差异及其对集群企业成长的影响”,《科研管理》2016年第5期。

“中国企业技术能力升级框架与思路”,《新华文摘》2015年第4期。

“全球化条件的产业链分工与联结密度:电子设备业例证”,《改革》2013年第7期。

“基于关键资源视角的垂直网络组织及治理机制”,《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7期。

“基于主体属性差异的生产性服务网络形成及双重结构”,《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3期。

“网络结构、关系互动对创新活动的影响——苏州IT产业集群实证分析”,《科学学研究》2010年第7期。

“产业集群创新的NRC分析框架——三个不同案例的分析”,《科学学研究》2010年第4期。

“知识禀赋、创新联结与地区R&D企业数量”,《管理学报》2015年第10期。

“集聚外部性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经济管理》2016年第3期。

“集群内知识流动的空间不均衡性”,《科学学研究》2007年第4期。

“高科技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差异研究”,《经济管理》2009年第2期。


│●  研究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一般资助项目,“供应链创新网络视角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苏州市软科学项目,“苏州构建城市合作创新的机制与路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创新联结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对创新绩效影响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创新联结空间模式形成的影响因素与创新绩效:上海、苏州和深圳电子产业的实证研究”。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连续创新、高技术产业发展路径与创新政策——基于上海和苏州高技术产业的比较分析”。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绩效的实证分析”。

苏州大学211工程资助项目,“企业家供给视角下沿海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基于苏州和宁波的对比研究”。

复旦大学优秀博士生科研资助项目,“知识创新服务网络与高技术创新集群演进机制研究”。

宁波市镇海区发改局重点研究课题,“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


※   个人专栏   ※

→   杨锐:把大数据产业打造成苏州产业地标

→   杨锐等:全面推进“苏州制造”区域品牌建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