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简介 张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研究员,传媒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政治传播、新闻传播试论、视听节目类型等。 |
│● 代表性成果
译著《用数字说话:民意调查如何塑造美国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2月。
《民意表达与危机治理:2010年网络舆论热点案例评析》,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2月;
《徘徊在“教堂”与“国家”之间》,南方出版社,2008年1月。
“‘ 中 国 电 视 法 治 节 目’的 历 史 演 进 与 社 会 情 境 考 察(1980-2004)”,《现代传播》2019年第7期。
“范式的变迁与危机:‘四史’编写研究的学术史回顾”,《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第4期。
“技术革命、市场逻辑与‘脱口而出’的新境界”,《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10期。
“如何立‘象’才能‘尽意’?——运河纪录片的国家意象构成分析”,《中国电视》2019年第9期。
“异邦图景、超级英雄与政治象征:‘新军事电影’的影像话语探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为’科学‘的民意调查辩护”,《现代传播》2017年第10期。
“私人民调、电视与新型’竞选函数‘”,《苏州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主流价值的柔性传播与认同召唤”,《中国电视》2016年第9期。
“行动逻辑对社会结构的呼唤与转型:西奥多•罗斯福之成为’首位传媒总统‘原因探析”,《新闻大学》2015年第2期。
“是’探照灯‘还是’闪光灯‘?美国进步运动期间publicity的意涵变化简析”,《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2期
“模拟投票1824年在美国出现的制度前提与历史语境”,《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2期。
“学科边界•学术共同体•知识想象力:新闻传播学科的知识社会学追问”,《现代传播》2015年第8期。
“’科学民调‘隐含悖论:现代民意调查方法1948年遭遇首次‘滑铁卢’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4月22日。
“‘制播分离‘还是’制播合一‘”,《中国电视》2015年第11期。
“信息模式与故事模式的异同分析”,《新闻大学》2013第6期。
“应对老龄化:传媒的建构危机与转机”,《中国电视》2013年第9期
“埃米尔•胡尔亚:美国政党民调的先驱”,《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2期
“编营分离制度为何可能被逐利的美国新闻业主接受”,《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期。
│● 研究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数字时代青年中华民族认同的培育路径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新媒体语境下政治认同的建构路径研究”
姑苏宣传文化重点人才项目,“数字时代青年中华民族认同的建构研究”。
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重大项目,“苏州公众对大运河文化的社会认同度调查”。
教育部社科项目,“美国总统选举中的民意调查与政治(1932-2008)”。
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央视频道集群的品牌化建设研究”。
江苏省社科基金,“中国新闻业编营分离制度研究:以美国为鉴”。
苏州大学卓越人才培养项目,“高水平新课程—西方新闻理论教程”。
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课题,“苏州大运河文化的纪录影像传播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社科基金,“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与网络执政研究”。
苏州市社科项目,“地方公共危机中的传播引导研究”。
※ 个人专栏 ※
→ 张健等:在物质性的敞开中重构故宫形象——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的人类学解读
→ 张健:悬崖之边:重大突发事件中国家认同风险的A面、B面与C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