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研究  学术研究
方世南: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内蒙古整体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26

【编者按】7月18日—19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暨内蒙古民族经济研究会2023年年中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做好两件大事,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教授出席研讨会,并以“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内蒙古整体高质量发展”为题作讲话,通过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大局思维、超前思维,为推进内蒙古整体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

谋划内蒙古整体高质量发展

方世南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需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内蒙古整体高质量发展。坚持“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的发展理念,突出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大局思维、超前思维,坚持将推进内蒙古整体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价值诉求,统筹发展好生态优先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辩证关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夯实整体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统筹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安全发展观引领全区整体性高质量安全发展;统筹传统能源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辩证关系,当好推进能源革命的排头兵,增强战略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统筹农牧业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建设现代化农牧业强区;统筹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辩证关系,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统筹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辩证关系,在以文兴区中塑造现代文明。

一是统筹发展好生态优先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辩证关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夯实整体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要将绿色作为内蒙古的底色、特色和本色,以绿色发展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在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上,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抓手,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要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打造全域生态安全格局,并为全国提供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

二是统筹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安全发展观引领全区整体性安全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着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着力防范化解农牧业领域、网络空间领域、金融领域、生物领域、能源领域等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风险隐患,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全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固的良好局面,以内蒙古之稳守卫边疆安全、拱卫首都安全。

三是统筹传统能源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辩证关系,当好推进能源革命的排头兵,增强战略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在建设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上,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增强战略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要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率先在全国构建起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从燃料到原料、材料、面料,实现从“一块煤”到“一匹布”的蜕变;做强稀土产业链条,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国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

四是统筹农牧业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建设现代化农牧业强区。在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上,以“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为总体要求,着力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牧业、饲草基地建设、种业振兴、冷链设施建设、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等重点工作,高质量构建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加快建成供给保障能力强、产业链韧性强、科技装备支撑强、新型经营体系强、绿色发展水平强的农牧业强区。

五是统筹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辩证关系,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要聚焦于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建设开放口岸、开放通道,以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为抓手,加强服务品牌建设,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加快发展泛口岸经济,把内蒙古打造成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

六是统筹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辩证关系,在以文兴区中塑造现代文明。要将文化软实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和文化交融共生的人文经济发展,做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构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人文氛围。要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赋能、以文化人、以人育人、以文兴业,坚持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坚持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和现代文明进步为归宿,坚持人的发展以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文化价值观为内核,将内蒙古打造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区、开放之区、人文之区、生态之区、宜居之区、善治之区,建成红色党建和绿色发展相得益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


(作者方世南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