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建设:苏州方案凸显个性特色
王俊
9月1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正式挂牌。建设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既是重大机遇,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党中央、国务院对苏州自贸区的定位是“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这一定位揭示了苏州自贸区与其他自贸区的不一样之处。
换言之,苏州自贸区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其一,高度更高。
一直以来,苏州和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都在全国前列。作为苏州建设成就的标杆区域,苏州工业园区综合实力连续三年排名全国开发区第一。但客观讲,相较“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而言,仍有较大差距。
担负着先行先试重任的自贸区,要在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动新兴产业新业态发展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以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和登攀的精神不断向上。
其二,责任更重。
自贸区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赋予苏州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也是苏州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苏州也肩负着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任。苏州在融入和服务上述国家重大战略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局面。
苏州自贸区的建立,要求苏州必须在自贸区建设与内外双向开放的发展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产业发展对标国际,让要素流动更加自由,让市场扩容更加广泛,让社会发展更加全面,把苏州建成“长三角的苏州”,“中国的苏州”和“世界的苏州”。
其三,影响更大。
苏州工业园区没有自贸区之名的时候,就已经在人民币跨境业务、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方面有了丰富的探索实践,同时还拥有了全国唯一的“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园区”头衔,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如今,工业园区作为苏州自贸区的落地区域,承载了江苏自贸区过半的实施范围,担负着为江苏、为全国先行先试的艰巨重任,要形成可以向全省和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其影响不言而喻。
其四,内容更全。
国内已有其他自贸区建设方案中,大多聚焦经济与贸易投资等内容,很少涉及社会治理。而苏州自贸区打造“现代化治理高地”的重要定位表明,苏州自贸区建设的内容已经突破了传统经济贸易领域,扩展到社会发展与治理。
苏州需要在总结复制已有经验的同时,打通社会治理的各种瓶颈和肠梗阻,把社会治理发展放在与经济与贸易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探索新路径。
(作者王俊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自贸区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东吴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