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研究  学术研究
方世南:培植以“三治融合”促进乡风文明的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20-05-21

培植以“三治融合”促进乡风文明的内生动力

方世南

核心观点:相城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引导人民群众遵纪守法、崇德向善,遵守村规民约,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成员从个体的“我”转变为群体的“我们”,从单一的“个体成员”转变为社区中的“共同体成员”,促进了家风、民风、党风的“三风联动”,形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崭新格局。

乡风文明是新时代相城风气的重要内涵和显性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相城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具体展示。相城区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人民群众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作为文明养成的实践活动,通过自我修养、自我革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四自能力”建设,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引导人民群众遵纪守法、崇德向善,遵守村规民约,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成员从个体的“我”转变为群体的“我们”,从单一的“个体成员”转变为社区中的“共同体成员”,促进了家风、民风、党风的“三风联动”,形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崭新格局,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为推进相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来自基层群众实践经验的强力支撑。

培植“三治融合”促进乡风文明的内生动力,彰显了相城区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性。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基层治理模式,自治处于首要位置。坚持自治首位度,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作为乡村治理主体以及乡风文明建设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既明确了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为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夯实了群众基础。实践证明,只有牢固地确立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主体性,并在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中得到实惠,让他们感到推进基层治理建设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保障自己的各项权益,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促进乡村和谐社会生态圈的构建,明天日子会更美好,才能强化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将推进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作为自己份内的事情,进而成为一种自觉行动,爆发出无穷的力量。以肖泾村、冯梦龙村等为代表的“文明银行”,通过自我管理、自我考核、自我监督、自我纠错和自我完善,提升了民主管理水平,促进了广大村民道德素质的提高,自觉地养成文明习惯,培育了文明家风和文明乡风,在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向好发展的同时,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党风建设,促进基层党组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组织力、动员力和向心力,从而更加注重密切联系群众和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培植“三治融合”促进乡风文明的内生动力,弘扬了相城区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人文性。相城区在以“三治融合”促进乡风文明过程中,始终把人文精神作为最重要的要素,将弘扬人文精神,营造人文氛围,加强人文关怀作为激发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内生动力的根本要件。望亭镇结合该镇独特的区位优势,将太湖文化、运河文化和农耕文化有机融合起来,积极打造太湖新镇、运河古镇、稻香小镇,提高了人民群众热爱家乡的本土意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在推动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发展特色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了众多志愿者争相为社会服务的动人事迹。冯梦龙村以历史文化名人冯梦龙作为乡风文明的本土教材,以名人文化润扬文明乡风村风,以文明乡风村风助力乡村振兴。灵峰村、盛南社区以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等身边的先进榜样为示范,积极开展家风和民风建设,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使好人文化蔚然成风。

培植“三治融合”促进乡风文明的内生动力,展示了相城区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持续性。物质生产需要可持续发展,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同样需要可持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的,才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才是人民群众欢迎的,也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没有人民群众内生动力的支撑,必然来去匆匆和昙花一现。相城区以“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促进乡风文明,注重的是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耐力,不搞运动型突击式的做法,而是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自愿参与的队伍,强化他们在参与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和主体地位,努力构建基层党组织以党建引领,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强化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有了这种内生动力,人民群众就有了强大的内心信念,就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促进在文明实践中形成文明习惯,从而体现出乡村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持续性,使道德力量在传承中历久弥新,不断提高长效治理能力水平。乡村生活垃圾处理,原来是大力号召和通过严格的制度来强制推进,效果却差强人意。现在通过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并将乡村文明建设融入到人居环境整治中,让人民群众在河道清淤、护岸绿坡、生态绿廊建设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推动了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培植“三治融合”促进乡风文明的内生动力,坚持了相城区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品质性。“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实践模式要以高品质为保证,乡风文明建设必须以高质量为导向。只有注重品质和品位,才能打造过硬的品牌。为了提高以“三治融合”促进乡风文明内生动力的品质,相城区坚持了五大有机结合: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与人民群众主体性发挥的有机结合,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谐中提高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水平;二是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民主治理、以德治理、依法治理的水平。三是坚持历史名人与现代文明新人的有机结合,既从冯梦龙等历史文化名人中传承思想精华,又从大量现代新乡贤、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中挖掘榜样的价值。四是坚持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优美的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的作用,促使许多乡村形成了“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良好风貌。五是坚持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将人的现代化当作现代化的根本,作为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现代化的最终归宿。

(作者方世南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

相关链接: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