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媒体聚焦
引力播 | “数字赋能”如何打造苏州制造新品牌?西浦苏大联合召开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04-01

3月31日,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智库与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共同举办了第9期西浦智库对话西浦暨第15期东吴智库学者沙龙活动。苏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湛、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智库主任宋瑜博士、西交利物浦大学智能工程学院智能机电系主任王新珩教授、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教授等多位专家参加活动。本次活动还吸引了近百名校内外师生的积极参与。

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丁忆民为本次活动致词。他对前来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学者及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东吴智库作为苏州高校智库建设中的“领头羊”,在政策建言和社会服务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西浦智库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智库中的开拓者,以国际化的视野聚焦地方发展的热点重点问题。两家智库携手举办此次活动,以期为苏州制造产业的数字赋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苏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李湛院长从政策层面提出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当前,数字赋能已拓展到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方面,产业数字化有着非常乐观的发展空间。他认为,苏州未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可从四个方面着力发展:一是加大工业领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加大工业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建设;三是加大智能制造业领军企业的引领作用;四是加大工业企业与泛IT企业的融合。

江阴市发改委高级经济师包卿长期致力于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他通过全球地方化的分析框架和与会嘉宾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打通苏州与世界数字化高地间的联系,充分利用苏州的数字化资源,打造苏州智能制造新品牌。他从微观企业、产业集群、城市角度三个主体层面讨论了科技创新、金融、人才引进等领域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系副主任杨宏兵教授深度解读了数字化的科学内涵,进一步阐述了苏州数字化制造的发展前景。他首先介绍了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的组成,即零部件层、软硬件设备层、系统集成层和行业应用层,并从苏州智能制造产业的政策支持、发展现状等角度分析苏州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前景。他认为,苏州智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聚焦于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和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建设。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教授介绍了数字赋能对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影响。从企业的组织形式来看,企业的管理模式更加趋于扁平化;从产品价值来看,研发、创意、用户体验等产品软价值大大提升,以审美为导向的感性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他提出了打造苏州智能制造新品牌的七大发展方向,即新战略、新要素、新产业、新空间、新组织、新生态、新内容。

最后,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智库主任宋瑜博士则从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角度分析如何促进苏州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她认为,苏州目前已出台的“姑苏人才计划”“海鸥计划”等人才政策,以及建立智能制造产业相关人才信息库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产业提供了人才支持,但仍存在着复合型人才不足、核心人才缺口等现实问题。苏州未来可通过制定相关优惠资助与补贴政策,建设人才交流平台、人才高地,校企紧密合作等方式,集聚产业人才,助力产业发展。

相关链接:引力播